政治組一級達標校教學公開周教學設計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06】 【作者:/來源:】【關閉窗口】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教學設計

莆田二中政治組  謝志逸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

從知識構成上看,本框題是第四課第一框教學內容的發展,而按客觀規律辦事既是本課的落腳點也是下一課的邏輯起點,在第二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地位上看,學習本框知識對于幫助學生科學地把握馬克思主義運動觀、規律觀,提高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有積極意義。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2)教學難點

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規律的含義。

人與規律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一方面,對于高中生來說哲學知識感覺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 另一方面他們已經具備了運用觀察、實踐、討論等方法進行分析、概括、總結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隨著所學知識的增加,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使理解本課具有了一定知識和能力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觀察生活,感受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又有相對靜止的特殊狀態,理解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2)掌握運動、靜止、規律的含義;理解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的關系,理解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明確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為什么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生活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并歸納觀點的分析與概括能力。

2)設置問題情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對生活現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3)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在學習和生活中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使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的絕對性的同時,理解相對靜止的存在及重要作用,從而認識到世界是可知的,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澄清對規律認識的幾個誤區,懂得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形成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思想。

四、教學策略和設計理念

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和啟發式教學原則,從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和典型現象入手,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通過“創設情景——合作答疑——歸納生成”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主動地探究、討論問題,使各種能力得以培養和提升。

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傳遞功能,充分利用其提供素材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降低教學難度,達到教學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

第一組調查: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砥礪奮進的五年有哪些變化。(可以是圖片、視頻、文字等各種形式)

第二組調查:新中國成立68年以來,我們國家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尊重規律、取得成功的事例。思考這些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第三組調查:新中國成立68年以來,我們國家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違背規律,導致失敗、帶來損失的事例。反思這些教訓帶給我們的啟示。

(設計意圖:“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及十九大期間學生們了解了許多十八大這五年以來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對這些內容很熟悉,本課試圖從這些生活熱點入手理解相關的哲學道理,提高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學生在收集和思考的過程中能鍛煉動手、動腦、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讓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師生頭腦,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和理性精神)

(二)情境導入

今年我們國家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的事情,將在接下來的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影響的我們的生活,這是一件什么事情?(十九大)  

根據上一周的小組任務布置,現在由第一組同學跟大家一起分享下他們調查成果:十八大以來這五年有哪些變化。教師根據學生創設的情境導入本課。從國家這邊多的變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祖國日益強大,按照時下比較時髦的一句話,就是厲害了我的國,那么我們在為祖國的變化發展感到驕傲的同時,從中我們會發現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那么什么是運動,這種運動有沒有規律,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三)合作探究

探究過程一:物質與運動

視頻中的這些的變化,實際上是運動的一種基本形式(社會變遷的運動),除了這些像我們運動家族中經??吹降臋C械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思維運動,這些都是運動的基本形式。那什么是運動我們一起來看下運動的定義。

教師根據學生代表交流調查的成果創設情境,歸納總結哲學上所講的運動的含義。

1)運動的含義,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板書)

從中選擇生命運動這種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我們經常說生命在于運動,如果生命不運動了,也就是說離開了新陳代謝這種運動,生命將會變得怎么樣?一般說來學生根據已有的生物學科知識,能夠作出回答,這樣學生就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教師繼續設問:那這邊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生活中存在的這些的運動,究竟是這些具體物質在運動,還是人們的思想在運動?師生在交流中形成共識:各種形式的運動的載體都是物質,例如,機械運動的載體---宏觀物體;化學運動的載體---原子、離子等;生物運動的載體---生命有機體;社會運動的載體---生產方式;思維或精神運動的載體---人腦。從而得出結論: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并理解運動的含義,然后通過層層設問使學生能夠基本理解并生成物質與運動的關系,教師及時補充學生認識上的不足,師生合作共同形成正確的認識。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犯割裂物質與運動關系的錯誤,盡管教材沒有對此展開,但對于學生初步形成馬克思主義運動觀,還是有幫助的,故增加了這部分內容。

通過上面這些的討論我們會發現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就把兩者的關系割裂開來,一種是只看到物質沒看到運動的形而上學觀點(例如刻舟求劍),一種是只看到運動沒看到物質的唯心主義觀點(幾個和尚在討論是什么東西在動時候,慧能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人的心思在動)。

探究過程二:運動與靜止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主要跟現在的經濟水平提高有關系,經濟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我們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也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國際地位沒有變(對我們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沒有變)。

教師通過肯定學生的正確觀點,形成以下共識:所以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有一種特殊的狀態靜止,即使是靜止的事物也處于絕對運動之中,我們坐在教室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哲學上的靜止,我們一起來看下靜止的含義。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①靜止的含義(板書)

②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板書)

③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關系的錯誤傾向(板書)

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同樣也是有人把他們割裂開來,就比如課本中的《詭辯家歐布里德借錢》,故事結束后,請同學們思考:歐布里德為什么會犯如此荒誕的錯誤?說出你的理由。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能認識到運動與靜止的關系;理解割裂二者關系導致的錯誤傾向,故事中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導致的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文化生活的“歷史虛無主義”),反之,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會導致形而上學的不變論。(文化生活的“文化復古主義”) 。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交流創設教學情境,理解相對靜止這一運動的特殊狀態,課堂上引入比較具有趣味性的小故事,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中理解運動與靜止的關系,明白割裂二者之間的關系會導致的錯誤。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如果事物只有絕對運動的狀態,沒有相對靜止的狀態,那么事物稍縱即逝,人們就無法認識整個世界,所以承認相對靜止,我們才能區別事物、認識世界,承認相對靜止是可知論的前提。)

探究過程三: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理解了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那么這種的運動是不是有規律的還是雜亂無章的?回首建國以來我們會發現我們國家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有尊重規律、取得成功的事例,也有一些違背規律,導致失敗的慘痛教訓?,F在有請第二組和第三組分享一下你們的調查成果。

第二組調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尊重規律、取得成功的事例。思考這些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第三組調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違背規律,導致失敗的事例,反思這些教訓帶給我們的啟示。

設計意圖:認識和把握規律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落腳點,要使這個重要觀點變成學生的信念和自覺的行動,就必然需要他們自己的參與和切身感受,因此情境的創設緊扣社會熱點,再通過課前調查、課堂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及合作精神都得到鍛煉和培養,使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哲學知識能夠有機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學習抽象的理論。

2.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板書)

從這么多的案例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什么東西的存在,“規律”。那么什么是哲學上所說的規律。含義: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教師進一步提問:在人類發現生命遺傳規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以前,這兩個規律是否存在?對這一問題同學們能做出正確的回答,以此理解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

2)規律是客觀的和普遍的(板書)

師生形成共識: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我們就能體會到規律對于我們的意義,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教師預設: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違背規律受到自然懲罰的事例。

3)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板書)

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那是不是人在規律面前就無能無力,只能消極被動的接受。

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和把握規律,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如人工降雨)

(4)反對兩種錯誤傾向;“宿命論”“唯意志論”

(三)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一個原理,即規律的普遍性、客觀性原理;三個概念,即運動、靜止和規律;三對關系:即物質與運動的關系,運動與靜止的關系,人與規律的關系。衷心祝福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認識運動、把握規律,尊重規律,不斷取得成功。

(四)板書設計

1.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

1)運動的含義

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3)運動與靜止

 ①靜止的含義

 ②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2.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

2)規律是客觀的和普遍的

(3)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

(五)課后作業

根據本課所學知識,請你為自己合理規劃生涯目標。要求方案不僅立足當前、更要著眼于長遠,具有科學性。

設計意圖:這個題目具有一定開放性。方案的設計立足長遠,就要求能從運動中把握事物,它的哲學依據是物質是運動的;具有科學性,要求尊重認知規律,它的哲學依據是尊重規律。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思考和設計,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這樣就使本課所學知識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鞏固和靈活運用。

(六)設計反思

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無論是引入的教學情境,還是問題的設計,都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但也由于本課內容較多,有的教學難點沒能充分展開,如規律的含義,因為時間的關系設想的一些具體的講解環節只好省略,以確保課堂內容能在有限的時間完整呈現,保證教學設計的實用性。

 

夜趣福利导航yequ,800福利导航,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视频,快播app黄色片,成年片黄色大片网站视频 - 视频 - 在线观看 - 影视资讯 - 青草网,日本免费播放AV一区二区三区,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免费观看欧美一级AA片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